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就业 > 榜样力量

那些离开一线城市的人

发布时间:2014-05-28 浏览量:2388 二维码

那些离开一线城市的人

    一线城市就像一个磁石,吸引着众多的求职者,让人可以不顾一切的奔向它,但也有一部分人离开了一线城市。他们或是主动而为,或是被动权衡,从中选择身边的几个故事,希望能给正在考虑留下或离开的你一些参考。

盲目攀比,会入歧途

    卓文毕业一年多,换了几次工作,还是没能安定下来。卓文想留在北京,并不是因为他多喜欢这里,而是因为他觉得别的同学能在北京工作,如果自己去了外地会低人一等。开始找工作时,他也应聘了一些外地的岗位,有几个岗位不管是从专业契合度,还是薪酬方面都不错,但都被他当成了“试水”,再以此为参照在本地寻找其他机会,结果却是工作换来换去,一个不如一个。

    如果在选择工作时,不是比较哪个工作与自己更合适,而是比较哪个工作更让自己有面子;不是比较哪个城市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而是比较哪个城市的规模更大,那么,很有可能会误入歧途。卓文刚开始的想法就是不管做什么工作,也不管与自己的具体情况是不是匹配,只要在一线城市就行。有这样想法的人肯定不止他一个,还有很多,有人不太幸运,投了一些和自己专业根本就没有交集的岗位,纷纷终止在简历筛选环节;也有人进入了笔试面试,但因为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到最后也难逃竹篮打水的结局,让自己的求职过程更加曲折;还有人看似很幸运,得到了一份一线城市的工作,但却发现既不喜欢,也不合适,每天的工作如同煎熬。工作绝对是自己的,心里的虚荣是支撑不了多久的,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才能让自己在工作中更好的实现自我。

    最近,卓文准备离开,他说都怪自己没坚持住,太轻易放弃了,一定要好好反思。虽然许多励志书都告诉我们要坚持,但放弃错误的方向,放弃与自己不相符的坚持,也是一种成长,一种进步。每当接触到那些一飘四五年,把本来大好的青春,大有可为的年纪都耗费在了所谓面子上的朋友就很惋惜,也许他们没有想过,如果已经尝试了各种路径都没能打开一线城市的大门,那再多的坚持也无济于事,只会让自己越走越远。而且,这种没有多少积累的时间推移,也不会给自己增加多少竞争力。不妨跳出一线城市的围城,向外试试看,好的机会一点儿都不少。

为生活留下,因生活离开

    于可在事业单位工作,待遇各方面都还不错,也解决了户口,但在他工作的第四个年头却辞职回了老家的城市。问及原因,他说因为生活压力太大,按现在的薪水再过十年也不见得可以在北京买套房子,这种居无定所的生活让他觉得很不踏实。当初为了能够真正融入这座城市,于可求职时选择的都是可以落户的单位,心想虽然薪水不高,只要有户口就能扎下根来,但每个月五六千的薪水基本满足生活,结余根本不够买房,都市的繁华更与自己没什么关系。

    有人说,选择一座城市就意味着选择一种生活,但强留在一线城市真的会过上自己想象中的生活吗?如果你已经在找工作,也许你会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大部分解决户口的基本都没有高薪水,薪水中上的基本都没有户口,既有高薪水又有户口的工作少之又少,这种不能兼得的组合,让许多人的都市生活梦变得飘渺遥远了。如果再把薪水换成可支配收入,就看的更清楚了,一线城市的一套住房就能把一个人变成房奴,不要说生活,只能是生存。

    一线城市之外的生活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差,很多城市的公共设施也越来越好,倒是大城市因为人口的过度膨胀变得不那么宜居了。每个人毕业以后会过上怎么样的生活,与所在的城市有关,但并不完全取决于城市,是诸如家庭、薪酬、际遇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决策时要全面考虑有可能发挥影响的因素,如果仅以城市的大小这一项代替全部,实际情况往往会难如人意。

离开,回来

    吴平是我的一位朋友,毕业时进入一家知名的集团公司,并可以留着北京总部,他却主动选择去了外地的分支机构,家人和朋友对他的决定都不太支持,但他还是觉得那边的发展空间更大。去年刚刚回到北京,但他不在“逃回”北上广的潮流里,而是被调回集团总部任职,现在已经进入中层。从离开到回来,他用了七年左右的时间,乍听起来好像很长,但一开始便留下来的同学,大部分还在基层做着普通的工作,不知道再过七年是不是会有他现在的成果。

    这是一个略带传奇色彩的个案,可能不太具有代表性,因为还有很多离开了回不来的,但让我们不禁反思好的发展机会是不是如人们所想的,只在一线城市才有。肯定不是这样的,因为机会的多少,平台的大小绝对是一个相对概念。一线城市招聘的岗位多,但应聘的人更多,一线城市公司的规模大,但内部的竞争也同样激烈。如同生活,留在一线城市不一定就能真正过上都市生活,留在一线城市也不一定都能获得大平台和高职位,关键要看自己的能力和机遇。

    很多优秀的同学为了能有广阔的职业前景,费劲周折的留在大城市寻找机会,但可能三四年都在做着简单的工作,很难从同是精英的同事中凸现出来,获得锻炼和成长的机会。所以,当你看到了广阔平台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了更激烈的竞争和更长时间的等待,并在选择一线城市时思考自己是否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

匹配适合,才是方向

    林飞的专业是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毕业时正好赶上我们单位计划招聘一名行政工作人员,负责办公室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兼做一些行政工作,经过几轮筛选,最后他进入了实习环节。刚实习时他说同学都很羡慕他,既可以解决户口,又能留在不错的事业单位,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但实习了两三个月后,他便觉得自己不太适合在行政岗位,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更愿意和机器待在一起,和人打交道太难。就这样,他边在办公室实习,边继续尝试别的机会。最后,他签约了家乡省的广电集团,干着他相对行政岗来说更喜欢的技术工作。

    可能是因为经常和学生接触,对他们求职的辛苦感同身受,我们没有像大部分招聘单位那样有意无意的阻止应聘者寻找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他应聘其他的单位也就不瞒着我们,这也让我近距离的看到他初来的欣喜、不适应的苦恼,到最后找到更适合工作的全过程。

    林飞告诉我,如果不是真到实际工作中试一试,他也没有那么大的勇气放弃一份许多人都求之不得的工作。到现在,他毕业已经一年的时间,有一次联系,我问他现在工作怎么样,他说别人说不说好他不知道,但他自己感觉很舒服,可以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问他待遇怎么样,会不会比这边差很多,他说是我工资的两倍还要多。看来许多人看重的一线城市的高薪酬并不那么一定,城市绝对不是待遇水平的衡量标准,如果抱定这样的认识,很容易让自己滑入失误的陷阱。

    选择与自己实际情况相契合的工作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一份工作能让你在求职阶段具备更大的优势,能为你以后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即使它不在一线城市也不能轻易丢弃,适合才是指引我们的方向。

    来源:http://zazhi.ncss.org.cn/tbch/2833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