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指导 > 生涯规划

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发布时间:2022-09-14 浏览量:1691 二维码

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城市选择”是很多毕业生在求职中首先考虑的一个问题。“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城市容不下灵魂”是很多同学纠结的点。这节课我们来给大家整理一下思路。首先给大家讲两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1

小孙,和女朋友小杨是大学时代的恋人,两人一起考研到科大,同一专业、同一实验室。硕士毕业时,两人商量好留在北京。小孙很快找到一家解决户口的单位,但小杨迟迟没有中意的企业。其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进校招聘,为小杨提供了辅导员岗位,小杨欣然接受。小孙此时犯了难:留在北京,还是去杭州


故事2

小王是河北农村生源,科大硕士毕业时收到了河北石家庄一家国企的offer,待遇不错,小王很是满意;但谈到这个offer时,父母却坚决反对,父母希望小王能在北京发展,拿到北京户口在北京落脚,这样才是出人头地。面对父母的强烈反对,小王犯了难。



在面临城市选择这道题时,你在困惑什么呢?我想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平台和资源

大城市是央企的聚集地、高校的殿堂、高科技的孵化地,外企白领随处可见、高官高干屡见不鲜、知名学者频频登场,高级会议的首选地、演唱会音乐会的必选地、竞赛展览的集中地。教育、医疗资源也是丰富的。在大城市有更多发展的机会,有无限的可能性

但是大城市生活压力大,房价高,生活成本、孩子教育都是问题。回到小城市就不一样了,名校毕业,更被企业认可,发展前景好;房价不高,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住上大房子,解决住房大问题;没有“996”“连轴转”式的加班,有更多的时间孝敬父母,陪伴孩子成长。

大平台还是小家庭?如何选?难啊难……


2

选择的“魔咒”

你在做选择时是否也被困在这样的“魔咒”里?

一是别人的期待。面临选择时,我们常常会收到来自外界的亲人朋友的建议,而且有些重要他人对你的影响非常大。比如你的父母,或者你的男/女朋友。在选择这件事上,如果你特别看重重要他人的意见,那么其实你没有必要纠结,选择倾听和执行就可以了。比如父母想让你陪在身边、女友要求你去同一个城市……

二是自己内心的心魔。很多人在做选择时会有一种心态:我这么做了,别人会怎么想?这其实不是个别人的心态,是很多人在做选择时会考虑的重要因素。现在看似乎很不理性,但是这种思维模式又很难被突破。大家要明白:在哪里工作生活这件事,是你自己的人生大事,当然要以自我的感受为主,不要被其他人的想法左右,选择“你自己觉得很幸福”,而不是选择“别人觉得你很幸福”。


3

难以突破的习惯

在北京生活了四年、七年,有些博士毕业生甚至在北京生活了十年,自己的青春时代、同学朋友都在这里,习惯了北京的车水马龙,习惯了汇聚全国各地的各种美食,习惯了四通八达的地铁和公交,要离开这里似乎很不习惯。曾经有一个吃货朋友跟我说她留北京的原因,是她怕回家之后宵夜想吃个凉皮、串串都很难。去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切都是新的,生活圈子、社会关系,一切要重新建立,很没有安全感。有太多人因为习惯留下,还有太多人看到别人留下而留下,完全没有考虑过换一种生活环境是什么样子。



明白了常见的困惑,你懂得了这些都不是你独有的,在你之前千千万万的毕业生都有过类似的纠结,但为什么大家会走出不同的路呢?因为我们的决策不同


那么该怎样做出符合自己的决策呢?

一、如何决策


“决”即决定,“策”即策略,在决定之前要想好你的策略。科学的决策其实包含一个过程,它并不是冲动而为,也不是意气用事,而是深谋远虑。

决策包含以下几个阶段:收集信息、梳理信息进行初步判断、执行决策这三个过程。


01


收集信息


“早知道是这样的,我肯定就不选这个了!”我们常常在生活中听到这句充满悔意的话,因为前期信息掌握不全面,往往会导致决策的失误。收集信息是进行决策的第一步,只有你尽可能掌握事物的真相,才能做出最佳选择。



(1)求职初衷不同,信息收集内容不同

对于求职初衷的不同,收集信息的内容也应该不同。一类同学是选择暂时工作的起步,并没有在此地有长久发展的计划,那么主要考虑的就是工作本身的价值,比如行业、企业、岗位的发展和潜力;另一类同学选择自己长久生活的未来,那需要考虑的因素就跟多一些,除工作本身,还要考虑城市规模、治理能力、发展潜力、孩子教育等因素。


(2)扩宽思路,增加选项

在城市选择这个问题上,大家要拓宽思路,除了北上广深,还有没有其他可选城市?

2017年初以来,一二三四线的约60城先后掀起“抢人大战”,城市的人才竞争开始。武汉、成都、天津多数城市以引进高校毕业生为主体;郑州、沈阳、西安、呼和浩特等不少城市把引进学历型人才的门槛降至中专。以西安为例,放宽单位、社区集体户的家属随迁限制,本人通过学历、人才、投资纳税落户同时,可同步完成举家迁入。再有,天津启动“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我们学校这两年有很多通过“学历型人才”通道落户天津。

人家说,选择一座城,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知乎上有网友评价北京牛气、上海高冷、广州暖心、深圳激情。“世界末日都阻止不了成都人打麻将”成为了很多白领人的向往。老师从小在天津长大,一直到参加工作都没有离开过京津冀,后来有幸“出圈儿”,去了几个城市,才发觉自己是多么无知。在城市选择这件事上,你一定得打开眼界,给自己多些选项,外面的世界真的精彩!



02


梳理信息并进行初步判断

信息收集部分完成后,你要将自己所得的信息进行梳理和归纳。可以从城市产业与职业发展匹配度、人才需求与竞争、房价收入比、子女上学机会、城市薪资水平差异等方面进行梳理,通过前期梳理后你会自动筛选掉一些选项,得到一个最终选项名单。

03


执行决策


到了这一步,有同学就犯难了,到底该怎么选呢?在这老师给你一个思路和一个工具。



(1)思路:梳理价值观

面对多个选择时要跳出这个圈子,回归到你自己,扪心自问你的初心是什么,梳理自己的价值观,在价值观上做减法。

在我求职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两个选择,一个是公务员,一个是高校辅导员,我没有犹豫选择了辅导员,因为这是我兴趣和价值观所在。所以在面临选择时,不妨先把这些选择放一放,先找出纸和笔,梳理一下你的择业价值观是什么,再进行排序、做减法,比如如果让你放弃一个,你会选择哪个?再放弃一个,你会选择哪个?慢慢的你就明白自己最看重什么了。在价值观梳理的过程中,有些同学发现更看重亲情,那就放弃大城市的诱惑,回家乡孝敬父母;有些人更看重发展,那就准备好拼搏的勇气,准备在职场中大干一场;有些人看重爱情,就像我,为了爱情留在了北京,要做好准备面对生活压力,还有婚姻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准备。

(2)工具:决策平衡单

如果你还是不知道如何具体操作,你可以试试决策平衡单这个小工具,具体方法大家可以从网络上查询。这个小工具的优势有两个:一是它其实是让你对价值观进行梳理的过程,而且通过量化的方式来确定,这个符合咱们理工科学生的思维习惯;二是最后大家做完会得到几个分数,一般分数高的那个选项即是你的心之所向,但有些人做完之后会觉得跟你想象的不一样,原因在于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答案,这个工具能够帮你把心里的答案呈现出来。



二、决策后的心态调整

最后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有没有“完美”的决策?我认为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们受时代、年龄、阅历、信息掌握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能做出符合当下的最佳选择。而且你也不用担心如果我选错了怎么办?随着职场经历的不断发展,你的能力、价值会慢慢增加,价值观也会发生改变,你还有可以选择的机会,但前提是你具备可以选择的资本。

其实选择就是找到一个平衡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定位。无论你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无论是理性选择还是感性满足,都应该做好选择之后的行动,具备不后悔、走好接下来每一步的决心。对于大家来说,无论哪种选择,只有“好”和“更好”,放下焦虑,尽情享受充满希望的未来吧!